出人意料!
戏份少,却成观众的白月光——
【我成了伯邑考的遗孀!】
(相关资料图)
【杨玏只要不塌房!伯邑考滤镜能保他一生富贵!】
所以,杨玏饰演伯邑考到底有什么魅力,竟在一众秀腹肌的【质子团】中杀出重围?
【羑里城的兔子,打不得。】
这是羑里城附近老百姓中流传的一句俗语。
为什么打不得?
因为在他们眼里,兔子是伯邑考的魂。
作为伐纣战役的第一个牺牲者,他其实一直都是白月光的存在。
《封神》里的伯邑考,与历史对伯邑考【生性敦厚的孝子】的评价,十分吻合。
而演艺杨玏通过表演,又将伯邑考的人格魅力释放到了极致——赴死时的从容淡定,与弟弟告别时的眼神悲伤又温柔,与纣王妲己奏乐歌舞时的决绝……
他塑造伯邑考时的眼神戏,仿佛带观众跨越时空,看到了几千年前那个尊父爱弟的伯考——一个生时温暖敦厚,死时从容不惧的勇士。
影片里用黄色作为伯邑考的主色调,就很好地将这种矛盾结合到了一起:有麦秋的嫩鹅黄,也有午后阳光的金黄,它们既是温暖与希望的代表,也是离别与陨落的代表,
而这个黄,既包含大周必定会灭掉大商,也包含伯邑考品性和悲惨结局。
我国传统蒙学之一的《千字文》开头是【天地玄黄】,而它第一部分的核心,讲的便是天地开辟后,人世间必定会出现人和时代的变迁。这一部分的尾声, 用的也是早期历史和商汤、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。
对父母孝、对兄弟疼爱的伯邑考,被残暴的纣王做成肉饼,成为姬昌姬发谋反的关键。外加纣王与妲己对人实施炮烙虿盆等残忍的刑法,此等失民心的行为,也推进了朝代更迭变迁的步伐。
所以,伯邑考之死,加速瓦解了大商本就不多的气数。
【天地玄黄】的地黄,除了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,还有枯萎陨落的意味。
天道高远,地道深邃,黄即代表地道的深邃。
古人迷信地认为人死后归于黄泉,过奈何桥进入黄泉道:一个不为活人
所知所了解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。
这也符合伯邑考的人生结局。
同时,《千字文》第二部分,着重讲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:人要孝亲,保持纯真本色。这也与伯邑考的品行也十分契合。
这也是观众看完电影,将戏份不多的伯邑考视为意难平的白月光的原因:他身上散发着如暖阳般的温柔与言笑自若。
伯邑考的赴死,不是侠义之士的激昂慷慨,而是神态自若,沉着地给父亲和弟弟准备好了退路。
2
伯邑考自知此去朝歌,身必陨。
所以他将识得回家路的两匹雪龙驹,带给了姬发。
「那是父亲送给我们的雪龙驹,我把他们都调教好了,你想什么时候回家都可以。」
这话隐藏的信息量有三层——
第一,为将雪龙驹训练成识家路,伯邑考在西岐与朝歌这条路上,必定驾着它们来回跑了千百遍,对着它们说了千百遍回家,才让雪龙驹形成了肌肉记忆。
第二,雪龙驹是姬昌姬发顺利从朝歌返回西岐的功臣。
第三,伯邑考在与弟弟告别。
兄弟二人与雪龙驹在一起的戏份,是相当戳人的。
这里光的运用,全是柔和的暖黄色光。
伯邑考亲昵地抚摸弟弟姬发的头,
兄弟二人望着光源照进的门口,
雪龙驹进来后,姬发摸雪龙驹头,温暖的黄光侧打在坐着的伯邑考身上,满眼宠溺地望着眼前如孩童般兴奋地弟弟,
姬发翻身上马,伯邑考站在雪龙驹前,在姬发看雪龙驹时,眼神流露出不舍,在姬发看他时,眼神又变成了惬怀的笑。而后,伯邑考手覆在抚摸雪龙驹脖子的姬发的手间,兄弟二人在暖阳的黄光中,望着雪龙驹,迷花眼笑。
这里的剧情有多动人,尾声时姬发满身伤痕趴在雪龙驹身上回西岐、奄奄一息回到父亲姬昌身边的一幕,就有多戳人泪腺。
这段戏里,伯邑考的光是如午后阳光般的存在,温柔地像是太阳碎成了银河撒在了他身上。
所以,用黄色作为伯邑考的主色调,实在恰当。
伯邑考不惧死亡也要救父救弟的德行,姬发即使当质子八年,也不忘本心,不被权力欲望迷失双眼而做出弑父的行为,与一个女人有直接的关系,一个让武则天尊崇为文定皇后的女人——
被尊称为【文母】的太姒。
姬昌的妻子,伯邑考姬发的母亲。
3
【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】
【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】
《诗经》首篇《国风·周南·关雎》的这句,描述的便是姬昌到太姒一见钟情的故事。
窈窕淑女太姒嫁给姬昌后,二人分工,继承治外,太姒治内,严教子女,在她的严谨教诲下,孩子们自小从未做过坏事。
长子伯邑考以命救父救弟。
次子姬发推翻无道的商王朝,成为开创周朝近800年的开过君主。
四子姬旦(周公)定礼乐制度,主张明德慎罚,以礼治国,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。
太姒的成功,不仅只体现在教育子女德行这块,她的政治治理能力也十分出众。在姬昌遇到政事难题,太姒也会替他分忧国事,深得姬昌和臣下百姓的敬重。
一代女皇武则天在《臣轨》中大赞太姒善于治理政事,在她称帝后,尊封太姒稳定皇后,陵墓为德陵。
古人有句俗语:父爱母慈,母慈子敬,子敬家和,家和万事兴。
姬昌尊重敬爱太姒,父母互尊互重你恩我爱,在爱的环境长大的孩子,外加良好教育,孩子长歪的概率是很小的。
所以,伯邑考能成为白月光,姬发能成为开国君王,太姒功不可没啊。
标签:
相关新闻